国际网址导航系统,最好用的网址导航

豆瓣9.1分新剧,“下班就失忆才是我的福报”

04-28

浏览量:549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我们经常聊到的一个常规话题。

有人说,上班时间与下班时间应该被分离开。但是,如果工作、生活真的被完全切割,我们又会变成什么样?最近,一部 9.1 分的职场新剧《人生切割术》,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家名叫“蒙恩”的公司,他们希望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提升到新的水平。于是,研发出了一种“分离手术”:通过在脑内植入芯片,把打工人的时间彻底切分出“上班模式”和“下班模式”。也就说,生活中的那个你将彻底忘掉工作的 8 个小时,以及工作时所有的焦虑与烦恼;而工作中的你,将忘记一切“无关信息”——包括你的名字,你的身份关系,你的目标与决心,你对家人与伴侣的记忆。等等等等。没错,真正彻底实现了“玩的时候狠狠玩,工作的时候狠狠工作”。这样的技术,你真的能接受吗?

当“未知”成为正确答案

单看“分割时间”的设定,本质上或许不算新鲜。毕竟,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切割,是一个打工人讨论已久的难题——但是,《人生切割术》对于这种设定的表现方式是十分新鲜的。第一个画面,是一名女性俯趴在巨大的会议桌上。她刚刚做完了分离手术,被消除了关于自己的所有事记忆,对已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

醒来后,有人问了她几个问题:你是谁?你出生于哪里?你爱人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你母亲的眼睛是什么颜色?未知,未知,未知,未知。一切都是陌生而未知的。发现自己一道题也答不上来之后,她从震惊,迷茫逐步走向了崩溃。

“你叫赫莉,”坐在对面的主管说,“我知道你现在对分离手术感到疑惑。”“但在谈论它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个别的话题吧。你听说过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吗?首先,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跷跷板……”被肆意操控的不安与焦虑涌上心头,她一把抄起眼前的东西,砸向主管,大声反抗:“放我出去!”几番交涉之后,他顺着赫莉的意思,将她带到了公司门口。

而接下来出现的一幕,震惊了所有观众。下一秒,赫莉推开门走了出去。再下一秒,视角切换成了赫莉的第一视角——她又打开公司的门,走了回来。而这并不是外人的“操纵”,一切都基于赫莉的自我意愿。

在门内的赫莉忘记了生活中的一切,只想逃离、反抗这个奇怪的地方;但当她走出公司大门的那个瞬间,生活记忆立刻回笼,她一下子记起了来这里上班的原因,于是顺理成章地推开公司的门,回到工作岗位。于是,才出现了仿佛被游戏传送门“退货”的一幕。这是一个无限循环。

分离之后,我还是我…吗?

基于“分离手术”这一设定,《人生切割术》还延伸出了无数新的矛盾。对于接受过分离手术的人而言,生活中的自己与工作中的自己毫不相干。TA 们并不互通任何情绪与感受,只是共用同一具身体的两个不同人格。除了长相之外,一切都不一样。生存环境不同,思想觉悟不同,接收到的信息截然不同——这让 TA 们毫无意外地成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相互陌生的人格。

更可怕的是,生活人格与工作人格是“不平等”的。拥有更高权限的,其实是外面的那个生活人格。同意通过手术“制造”出新人格的是 TA,决定是否离职、彻底结束工作的也是 TA——即使在工作中苦苦挣扎、与同事们建立深厚关系的,根本就不是这个人。

而作为承担“劳作成本”的人,赫莉与同事们却被永远留在公司用作人型工作机器,毫无自知、毫无自由。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有什么意义,不知道公司是理念究竟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私下的生活如何、家人与伴侣都是谁。

只有当公司发觉员工精神状况不佳,希望采用极端手法实现离职的时候——比如,为了逼迫生活中的自己实现离职,差点在电梯里上吊自杀的赫莉。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才会专门安排一个心理咨询师,向员工透露一些生活人格的快乐生活作为“奖赏”。当然,心理咨询师本人同样也是经历过“分离手术”的。

就这样,TA 们的生活里只剩下毫无温度的、无休无止的、无缝衔接的上班,没有一丝一毫拒绝与反抗的自由。TA 们亲身杀死了自己。创造出一个不间歇工作的、毫无他物的自己的人格,仍其被压迫作工具,留下所有生活给外世界的自己享受。只能工作,不断地工作。

作为新入职员工,赫莉尚未被公司完全驯化。当她尝试着持续不断反抗时,却被公司作为“惩罚”带进了小黑屋——她需要在测谎仪的监视下,持续不断地重复朗读忏悔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敷衍和马虎。就这样,她无休无止地念了一千多次才从小黑屋里走出。

工作内容的流水线化,极度过火的惩罚方式,资本的将打工人用作打工机器;公司对于不同部门的挑拨离间,内外世界的微妙链接,以及背后隐藏的巨大阴谋……恐怖的是,这就是基于如今 996、007 工作状态的“未来终极想象”:一种肉体与精神双管齐下的“摧毁”。

“寻找那个小小的平衡点”

在高科技世界的想象里,产生了无数 996、007 的未来“升级版”联想。《人生切割术》的分离手术,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合理”的想象。即使不像《人生切割术》这么极端,“工作与生活如何平衡”依旧还是现在的矛盾难题。

如今境况下,彻底解决“平衡问题”的关键或许不在于个体,而在于整个结构。一时半会,我们也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改变整个现状。在这个解决方案出现,或者说在争取到这个方案出现之前——如果你正在因为过度工作而痛苦不堪,被上班时间、下班时间的高度混淆搞得焦虑迷茫……或许短期内最有效的方案,还是寻找一些自己能够把握的“自由”。在痛苦与快乐的跷跷板之上,试着寻找一个小小的平衡点。它可能并不彻底解决问题,但至少能让我们在此时此刻得到一丝轻松。

比如,我最近十分爱看的“可以看看你的工位吗” 小组。小组的简介是这样写的:“人生大概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工作,工位上的方寸之地仿佛是我们另外的一个栖居所,看着我们叹气、奋斗、摸鱼……映射出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我们。可以让我看看你的工位吗?”有些是前后的对比。刚来时空空如也的工位,与一段时间后充满人味儿的工作。有些是情绪的写照。心情好了桌上就添一束花,多一个新玩具;心情不好的时候,趴在乱糟糟的工位上摸鱼充电,或者通过精心打扮自己的工位,来实现一种自我疗愈。

在工作的时间里,我们也有着追求某种“自由”的空间。它并不需要是一种固定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自由”,可以只是每天一点点不同的“小治愈”,把我们从工作的“泥沼”中适当拽出来喘口气。面对完全忽视情绪的、异化的生活,自己把自己往回拉一拉,至少在工作的夹缝里寻找真正值得属于自己的情绪。而抵抗生活被工作吞噬的方式,或许就是寻找、感受与保留情绪。无论是愉快,烦恼,还是时不时的兴奋或颓丧……至少,我们还鲜活地存在着。存在,就可以心怀希望。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