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网址导航系统,最好用的网址导航

老炮儿李成儒:为让儿子成材被儿子怨恨,后来才知父亲的良苦用心

04-21

浏览量:595

著名的老戏骨 是一名大器晚成型的演员,他是一个演起戏来就非常投入的北京爷们。

他十几年的商海浮沉经历,让他懂得了更多的人情世故,颇为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即便是本色引出,也可以对这种角色把握得都十分精准。

从《我这一辈子》到《王府井》,从《重案六组》到《龙须沟》,尽管年代角色身份全然不同,但是永远不失风骨傲立的北京爷们儿。

相比之下,作品中的人物再精彩,都不及 本身的故事。

在人世间浮浮沉沉数十载,有过一掷千金的黄粱一梦,也有过家喻户晓的名利双收, 阅尽千帆之后,他仍然本色不改、初心不忘。

在综艺《演员请就位》中, 炮轰选手拙劣的演技,对郭敬明小情小爱的作品更是嗤之以鼻,当面嘲讽。

的毒舌不止于此,公然指责《甄嬛传》、张艺谋等等,这都是家常便饭。

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何他敢这么说话?而网传的抛妻弃子又是不是真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这波澜壮阔的一生。

出生于1954年,他从小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他上面还有十个哥哥姐姐。

李家曾经也是豪门大户,在别人都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 的父亲随手就能掏出两块大洋买蛐蛐罐。

不过这些都是 出生前的事了,等到他出生时,家道早已中落,往日风光不在。

更惨的是, 不到两岁时,他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李母一个人拉扯大了11个孩子。

当时的环境可想而知,食不果腹、衣服只限于蔽体。

母亲为了养家,去铁路段出苦力,一二百斤的枕木扛起来,不压垮自己就要压垮家里十几个孩子。

做手工、厨娘、保姆、泥瓦匠,这些都是母亲帮补家用的活计。

即便是这样,孩子们还是经常吃不饱。

和哥哥姐姐把周边能挖出来的野菜都吃光了,他们甚至偷偷跑到公社,偷吃喂驴的豆饼子充饥。

母亲把大哥送去学二胡,惦记着总算是门手艺,以后不至于饿死。

也就是这个时候, 对曲艺有了最初的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别看李家条件穷困,但是他家的位置可是正宗的皇城根。

小时候在院子里放风筝,风筝经常挂在故宫的房檐上。

除了放风筝, 童年里的亮色就是跟着哥哥学二胡、学戏。

1970年, 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景山服装八厂熨衣服。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话剧这种演出形式爆火。当时的北京人艺和北京最优秀的话剧班子合作,门票每天都一售而空。

家离人艺非常近,走路不用十分钟。下了班没什么娱乐的 ,经常徘徊在人艺门口。

没钱买票,他就趁着人多逃票混进去看话剧。他对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如痴如醉,一天不去看就心痒痒。

尤其是话剧名角董行佶,那就是 的偶像。

少年 那时候偷偷幻想:要是能拜董行佶为师该有多好。

可一个是话剧名家,一个是逃票的穷小子,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不过这个天方夜谭却真的实现了。

一次 挤在人群中准备浑水摸鱼的时候,发现董行佶站在自己身后。

小迷弟突然近距离见到了偶像,他立马兴奋地搭话。董行佶却也没有架子,真的和他聊上了。

鼓起勇气说:“董老师,我想和您学唱戏。”董老师丝毫不嫌弃,问道:“有作品吗?”

如实回答:“会读散文。”董老师竟然真的同意了:“好,明天下午来人艺宿舍找我吧。”

鬼马精灵,一般小孩子可能会说没有作品。他却想到了读课文。

第二天 拿着上学时的课本来到董行佶的宿舍,他读的就是魏巍写的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

他刚读到第一句“在朝~鲜的每一天”就被叫停了,董行佶非常不满意。

把“在朝~鲜”这三个字重复读了无数遍,三个半小时后汗水已经浸湿了他的衣衫,但董行佶仍不满意。

不过董行佶却十分欣赏这个追求完美的执着少年,还是收了 这个徒弟。

在这之后,每天太阳刚刚升起,故宫后门就会出现 练台词的身影。风霜雪雨,四季变换, 从少年变成青年的十年间,从未有一日缺席。

十年后, 要实现演员梦,而不是在工厂里十年如一日地做个熨衣工。

他凭借自己扎实的台词功底,进入了北电业余表演进修班。赵宝刚、张光北等人都是他的同班同学。

不过 长得比较尴尬,他既不属于传统的浓眉大眼正面人物形象,去做丑角他也不够突出。

就在他举步维艰的时候,中央电视台《西游记》剧组开始筹备。

一开始报名想演唐僧,毫无悬念地被拒绝了。不过导演杨洁看他有才华,把他留下做了场记。

就这样跟着“取经四人组”风餐露宿,为整个剧组提供各种后勤保障。

在《西游记》剧组的时候,每天忙于在山里拍戏。儿子 出生的三天后,他才知道自己当了爹。

他本以为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他也能求取真经——进入央视。结果还是事与愿违。

央视没进去,服装厂的工作也辞了,《西游记》杀青后,养家糊口成了 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头脑精明的 决定下海经商,什么文艺、曲艺,都不如吃饱穿暖来得实际。

他从练摊儿开始,卖炒肝、卤煮,捣腾年货,批发带鱼,倒卖香烟……什么时候赚钱就做什么。

最后,还是服装生意打开了他的新世界。

和北京本地服装厂合作,把服装销往各大商店。运输成本低,款式新颖,这成了 的优势。

他在西单商业街创建了“特别特”服装店,一千平米的店面,就是他商业帝国的一部分。

九十年代初,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一二百块钱的时候, 的服装店每天就能卖出几十万。

那时候的 ,终于告别了从小到大的贫困,成了一掷千金的豪客。

出门给小费抬手就是一两百美金,一双袜子也要一百多美金。一套西服七八万块钱,一条领带一万多。别人骑自行车挤公交,他出手就是几万美金的小轿车。

仅在1991年,他外汇仓里的美金换算成人民币就有六七千万。

从偷吃豆饼的穷小子,变成闻名京城的大富豪, 膨胀起来。

每天过着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日子, 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他却忽略了妻子和儿子。

在外面挥金如土,而对妻儿却仍然不拔一毛。久而久之,妻子决定和他离婚,独自带着儿子 生活。

和母亲生活在18平米的小屋子,厨房要和别人共用,厕所要出去二十多米外的公厕。

小时候的 ,对父亲十分陌生。 常年不回家,回了家看儿子淘气就大打出手。

就在 人生巅峰的时候,毫无金融知识的他,把自己所有的资金都拿出来买外汇。

刚好赶上1993年的美日贸易大战, 全军覆没,所有家产赔了个底儿掉。

破产后的 开始严重脱发,一头秀发和曾经的富豪生活一样,和他渐行渐远。

他决心转战影视圈,重拾演员梦。

这些年他也有陆陆续续地拍过一些戏,《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等等,虽然戏份不多,但是都很有亮点。

破产后,他在老同学赵宝刚的帮助下,选定了《重案六组》。

果然,上天没有把所有的门都关上。

凭借《重案六组》中的“大曾”火遍全国,直到现在这部电视剧仍是豆瓣国产剧的天花板之一。

后来的《龙须沟》更是 自己改编、自己导演、自己演出的作品。

尤其是在冯小刚的贺岁大片《大腕》中, 饰演的精神病商人,长达1分26秒的一镜到底的镜头, 共说了328个字的台词。

演出状态完全契合角色的形象,仅凭一个镜头就得到了主创人员和万千观众的喝彩声, 作为演员还是相当有功底的。

这个“魔性”的镜头,也让 原地“封神”,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段之一。

这期间 二婚又离婚,但是他一直都和儿子 保持联系。

在父母离异后,受尽白眼。母亲忙于赚钱养儿子、交学费,便把 送去了寄宿学校。

孤单的 没有父母的关爱,在学校还要忍受老师和同学的嘲讽。他对父亲不是没有怨气。

父亲风生水起时, 和妈妈住在18平米的小屋无人问津;父亲重返演艺圈大火之后, 的生活也没有改变;父亲再婚后, 更是见不到父亲了。

生活上的窘迫,加上在学校受到排挤, 十七岁就辍学打工,在酒吧做服务员,偶尔上台弹琴唱歌。

他看见父亲的新家里有一架不要的钢琴,便开口向父亲索要,却被父亲严厉拒绝:“这个家里的东西,你想都不要想。”

虽然话说得难听,但事后他仍买了一台崭新的钢琴送去了 的录音棚。

就在父子关系有所缓和的时候,又因为 “染黄毛”、打耳钉、穿奇装异服,父子二人在次大吵一番。

认为父亲要么常年缺席,要么指手画脚,叛逆期的青少年自然是不服气的。

从此之后 辗转于各个剧组,到处毛遂自荐,宁愿当学徒也要一圆自己的演员梦。

后来推出自己第一张专辑后, 萌生了买房的想法。七拼八凑还是不够,他选择向父亲借钱。

仍然拒绝:“没钱?没钱你买什么房?借给你,你拿什么还?” 赶紧放起了买房的念头。

不过 也不是铁石心肠,他联系了业内的老友,动用人脉推荐儿子去参演了很多影视作品。

对于儿子的音乐作品, 听都没听过。记者问 :“你觉得 成功吗?”

再飚毒舌金句:“你觉得呢?台球没打出世界冠军,演戏没有自己的代表作,歌也没有自己的作品。”

而 也不再是那个和父亲针锋相对的叛逆少年了,他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他知道这一切都是这个天生不会说软话的父亲变相的激励。

是的, 辉煌时期没有娇惯儿子,没有让 变成不可一世的“富二代”。

虽然在 的成长过程中, 的缺席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他同样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在教导儿子。

当年的 ,就是富贵来的太容易,让他不懂得珍惜。

所以在 刚出了专辑想买房的时候, 持反对意见,他不想儿子太累,也不想儿子得到得太容易,走上自己的路。

不过爱子心切的 ,事后还是送了套房子给 和前妻居住。

就像钢琴一样,不能你开口要我就给你。但是在严厉的批评之后,老父亲的一颗心还是按捺不住解决儿子的一切需要。

从那个艰苦岁月长大的 ,不懂得现在流行的正面鼓励的育儿观。他就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老派父亲。

和很多那个年纪的父母一样, 认为只有打击、批评才能帮助孩子成长。

不过和很多这个年纪的人一样, 也不再怨天尤人,懂得了父亲的苦心,也接受了父亲的毒舌。

如今的 ,住在北京昌平,有一个可以种五百棵樱桃树的大院子。

家里收藏着很多价值连城的古董、字画以及金丝楠木家具。

他时不时和朋友在家小聚,每天和儿子通话,关心儿子的事业和生活。

虽然 依旧毒舌,依旧傲慢,但是 却甘之如饴,因为这是专属于他的父爱,这份父爱就是有些与众不同,但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

最后祝福“大曾” 晚年生活幸福如意,也祝愿 的事业蒸蒸日上!

友情提示:文章为本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评论内容: